过去的两年,阵亡了846家创业公司,而且都是过了A轮的,如果再算是未过A轮的,数量更是惊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在现有的理念下走到了尽头,理论界万马齐喑,创新乏力,导致广大创业者前赴后继,徒其悲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实需要两只脚走路,即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二者缺一不可,在这里,所谓的实践创新就是具体的商业模式创新,在理论创新缺失的情况下,商业模式也不可能有颠覆性的创新,诞生真正的独角兽,以至于这两年互联网行业跌跌撞撞,走了很多弯路。

痛定思痛,回归本源,重新思考和审视互联网的本质势在必行,也有利于我们拨云见日,抓住事物的根本,更好地建立更伟大的公司。

关于互联网的本质,各路大咖都已经做了回答,马化腾,张朝阳,马云,丁磊等等,其中湖畔大学教务长曾鸣的观点Z具代表性,他认为,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联,互,网。联是联结,互是互动,网是结网,,腾讯副总裁刘胜义也表示: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连接。这些资料都是公开的,百度都能搜到。

对于这些观点,我个人是非常不赞同的,在PC时代这么定义互联网的本质还勉强准确,但移动互联网时代,显然已经落后了。

我个人觉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准确判断互联网的本质Z起码要经过两次思维的飞跃。

第一次,从互联网的本身飞跃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上来,也就是说,互联网的本质绝不在于互联网本身的描述,什么连接,互动,虚拟,快捷,结网,分享,这些恰恰只是互联网的表面现象,连三岁小孩都知道互联网Z大的用处就是连接,又怎么可能是其本质呢?为什么要落实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上呢?

就是因为一切技术或新事物,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都不会脱离人类社会学的范畴,单纯地列出一项新事物的特征,并不能作为对其本质的判断。

比如蒸汽机,如果我说蒸汽机的本质是强大的动力,是不是感觉很荒唐?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天已经证明,蒸汽机的本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强大的动力只是其表现形式,那站在未来看现在,和站在现在看过去,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为什么要认为蒸汽机的本质是动力呢?还会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吗?

第二次,思维的飞跃就是从工业革命飞跃到人文革命。2015年国家提出了两个概念,“互联网+“和”“工业4.0”,从此以后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眼花缭乱,什么大数据,云计算,O2O,新零售,无人超市,VR购物,賦能经济,共享经济,区块链,持续地误导和干扰很多创业者对互联网本身的探索及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我就问问那些大师大咖大神大佬们,问问那些跟风炒作的小伙伴们:你们这样赚流量吸引眼球,良心不会痛吗?

国家提出这两个概念,也是有背景的,关于互联网+的目的是什么?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这里不再重复,重点是工业4.0。

工业4.0概念本身没有错,只是在互联网时代提出来,大家在认识上乱点了鸳鸯,误入了歧途,说什么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化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呵呵,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设定好的程序吗?人类存在的目的只是单纯地发展生产力吗?

互联网诞生于人类神经高度紧张的冷战时期,她必然肩负着更高尚的使命,她不属于工业革命,而是人文革命,只有文字的出现能与之媲美。 所谓的工业革命,无非是生产力的革命,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而文字和互联网的出现,则致力于信息的传播与智慧的启迪,纯粹是生产关系方面的革命。

所以说,互联网的本质不是对互联网本身特征的描述,也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表达,而是继文字之后破天荒的人文革命,是对新时代人类社会新的生产关系的期待与呼唤!是的,重点是生产关系!

那未来需要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才能适应一日千里的当代科技发展的要求呢?

答案就在互联网本身:连接,互动,虚拟,快捷,结网,分享。是的,这需要全世界的个体都觉醒并连接起来!

经过了互联网方面的两次思维飞跃,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互联网的Z高境界就是万物互联,追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Z终效果,而共产主义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更是一种经济状态,一种“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经济状态。二者的基本精神与崇高理念高度吻合,只要国家战略明确,政策支持,互联网的充分发展Z终将导致共产主义的全面实现。

对于普通的创业者而言,未来的机会是什么呢?是大数据吗?是人工智能吗?是共享经济吗?是新零售吗?是区块链吗?

我看都不是,就算是,普通人也玩不起,也毫无意义。

万变不离其宗,未来的机会仍然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确切地说,就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不仅还有机会,至少还有%,甚至70%的机会,我的判断标准,不是基于资本的逐利取向,也不是媒体的蓄意炒作,而是:线上线下是否还有价格差,只要没有,就是机会!

衣,由于电商的冲击,实体店里和网上有着明显的价格差,而且差距大部分都在30%以上,所以已经没有了机会;

食,你去店里吃一碗面还在网上订一碗面几乎没有价格差,更别说差价30%以上,所以还有机会;

住,你去链家租一套房或买一套房和在房天下也没有什么差价,所以,也是机会;

行,滴滴强势崛起,共享单车如火如荼,看似已经封闭,其实还有机会,还可以构建更好的模式(我说的是模式,而不是商业模式,商业只是社会资源分配的一种形式,远远不是一切)!

技术只有实际应用才有价值,才是创新,对于创业者而言,技术不是问题,如何创新技术的应用才是问题,而如何创新技术应用的根本在于认知水平的提升,这不是商业模式问题,也不是战术问题,而且是战略问题,是一个基本的哲学认知问题!

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创业公司获得融资,据统计,2015年拿到A轮投资的企业高达846家,但创投泡沫很快破灭,企业相继陷入了困境

1、医疗类死亡名单

死亡原因:

移动医疗、智能硬件以及上门服务的兴起,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传统在线医疗的企业造成冲击,导致一批企业死亡。

通过列表可以看出,死亡企业多以健康管理为主,从事该领域的企业较多,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一旦没有巨头注资,很容易被行业淘汰。

2、美业类死亡名单

死亡原因:

1. 低频次、非刚需

所有服务类的关键就在于流量,因此要切入细分领域,迅速做起流量来。

美发业线下门店较为发达,线下店无数,线上很难竞争;上门等家庭场景不能与美发服务相融合;顾客消费习惯难以改变,上门美发这一O2O项目,是否真的是刚性需求,恐怕还需要创业者三思吧。

2.无法标准化

过去的团购网站也提供了美业服务,但是团购为什么对美业的推动力不强?Z重要的原因就是——美业属于非标类服务。非标类服务,极可能面临两头难伺候,创业者要学会当好两头受气的小媳妇

3、婚嫁类死亡名单

死亡原因:

低频消费,缺乏资源。由于婚嫁行业是低频需求的行业,如何提高用户粘性,不断地拓展产业链就成了每个企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大部分的婚嫁平台都是基于线下资源而建立的,没有线下资源无异于无源之水。

4、房产类死亡名单

死亡原因:

1.经过2014年的调整,房产行业告别黄金时代用一位从业者的话说:这个行业太拥挤了,有1000个玩家,市场只能容纳100个,900家都得滚蛋。

2.租房领域龙头隐现。2015年初,链家租房业务零佣金,只收5天的房租作服务费;爱屋吉屋在北京和上海,租客佣金全免,烧不起钱的公司只能让道

5、家居类死亡名单

死亡原因:

1.同质化严重,无差异化竞争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不管平台还是重度垂直型企业,目前的家装企业都主打环保材料高级供应商等口号,差异化不明显。

2.在价格战中败下阵来,难以品牌化。互联网家装未出现、短期内也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目前很多企业都是紧盯价格战。当然,价格战并不是Z佳选择,不管市场热不热,品牌的那几家总是可以占到市场份额的。有些企业价格战跟不上,品牌化之路还未成形,只能消失在商业的漩涡中

6、出行类死亡名单

死亡原因:

1.大佬初现,格局已成

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简直是内忧外患。滴滴快的合并后如猛虎,更是打破目前创业公司融资Z高纪录。国际巨头Uber,直接威胁拼车和专车两条产品线。

2.投资收紧大批拼车公司面临断粮

随着滴滴宣布进军拼车市场,投资人对拼车领域的投资开始持谨慎态度,拼车软件融资难度骤增。车后市场也是一个拼资源、拼流量的血路战场。

7、汽车后市场死亡原因

1.门槛极高

对于初创者而言,汽车领域O2O创业有着极高的门槛。尤其是汽车平台类项目,BAT三巨头分别涉猎了滴滴、快的、Uber三家打车项目。即使是易到用车、一号专车也逐渐形成气候,因此打车平台基本上没有机会可言。

2.服务难保证

一个基于服务的市场来说,没有渠道可以压缩,要为消费者讨到便宜,只有一条路,给商家带去足够的客户量,薄利多销,就是团购模式。但服务资源不可能像商品一样有库存,团购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消费者的预约和排队,降低整体的消费体验

3.口碑与公信力不够

汽车是一个很复杂的商品,汽车服务项目又很多,绝大部分消费者又说不明白,专家不在现场也都说不明白,点评公信力下降,口碑传播也因此失效,这对于运营O2O的中间商来说是一个难题

8、旅游类死亡名单

死亡原因:

1.巨头布局加速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已关闭的旅游O2O项目网站绝大多数出现了和巨头业务的重叠。近年来,在线旅游巨头的触手开始从线上逐渐下移,线下传统旅游也开始向线上布局,在两方巨头的夹击下,旅游O2O成为有钱人的战场,普通人似乎已经失去了竞争的能力了。

2.渗透率低,提升缓慢

早在2012年,中国的网购渗透率就超过了美国,但在线旅游渗透率却落后美国几倍。从木桶理论的角度来看,虽然我们在酒店、机票、休闲度假游各个板块的互联网渗透率都有差距,但Z明显的短板还在于休闲度假产品中的门票产品渗透率低、增长缓慢。

9、教育类死亡名单

死亡原因:

1.过于乐观,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做支撑

K12教育来说,这类项目多为提供在线授课、辅导、答疑等服务,但是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并且很多时候是被学校和传统教育企业垄断的,因此这类平台如果体量过小很难对抗传统,一旦占线过长,现金流又不稳定就变得很危险。

2.行业巨头顶半边天,小企业难发展

新东方、好未来、腾讯课堂、淘宝同学这样的教育产业继续飞速发展,BAT等巨头持续通过并购或者入股的方式融合更多垂直教育企业,巨头在流量上的优势是小企业无法比拟的

3.同质化竞争严重,缺少优质内容

目前在线教育Z大问题是缺少优质的教育内容,简单粗暴地把线下的内容录制放到线上是行不通的,学习要有很高很高的积极性。

10、餐饮类死亡名单

亡原因:

1. 餐饮O2O领域巨头林立的今天,互联网巨头们更习惯于简单粗暴、有钱任性,直接用钱砸晕用户来培养用户习惯。但用户能够持续选择的入口是有限的,卖平台的项目难度系数本身就很大

2. 外卖O2O有两个必须占领的高点:客单价能高就高,如果高不了就高频,如果这两个一个都不占,就需要保质期长一些。尤其对于垂直单品来说,服务速度掌控力等显得尤为重要。

3. 餐饮企业做大的关键是餐品的标准化、集约化以及口感稳定性,如呷哺呷哺、海底捞,菜品单一,易标准化,而这些工业化流程Z大的保障是中央厨房。但是中央厨房投入巨大,需要门店数跟得上才能平衡盈亏,因此没有跨过盈亏平衡点的企业关门大吉也就不足为奇

11、零售类死亡名单

死亡原因:

1.差强人意的本地化

日常生活用品是零售行业的主要内容,而住户聚集地的附近,都有商店和小超市,这些实体店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但当零售电商切进去,一开始可以拿着低价位忽悠用户群,但当补贴潮过去,不方便问题凸显,用户必然抛弃零售电商。

2.消费者动力不足的个性定制

在盘点过程中,立足于个性化定制服务的零售电商不少,而在生鲜行业,则是以提供半成品的蔬菜居多。但是,这种创意不适合两种零售电商

第一种是对社区化要求比较高的零售电商,譬如提供半成品和代买的蔬菜给白领,白领会在工作日开火做饭的比较少,周末有时间和需求他们也会选择自己逛超市,让别人代买的需求不大,这种情况下,提供代买服务的零售电商存活几率就非常小

第二种是创业型的电商,譬如对体验店要求比较高的服装电商,像优衣库这种规模庞大、比较成熟的服饰企业,就可以轻松完成线上下单线下体验的要求,但创业型服饰电商的体验店必然不多,这样就无法满足大多数顾客的线下体验要求

3.标准化不足

标准化,是零售行业一个重要的原则,货源,价格,品质,以及售后等,这都是衡量零售企业的硬件,在零售电商这里还需要加上配送时间。而零售电商入局之前,总是将故事讲得非常好听,一旦产生了问题,往往就陷入泥沼没有了应对之策

13、金融类死亡名单

死亡原因:

监管缺位乱象丛生

由于缺乏监管,P2P行业增长时期处于野蛮式生长模式中。据P2P第三方评级机构安投宝数据显示,截至20156月底,中国共有超过2100P2P平台运营,许多国资银行背景的公司也加入到P2P大军。但与此同时,P2P行业出现了几百家问题平台,其中,出现提现困难的平台占40%,而关站失联、诈骗类的问题平台更高达%,特别是16年爆发的校园裸贷造成的恶劣影响极大

对于网贷问题,有待监管部门的政策出台。